【久久健康網(wǎng)】茯苓,俗稱云苓、松苓、茯靈,為寄生在松樹根上的菌類植物,形狀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紅色。其原生物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
山藥,多年生草本植物,莖蔓生,常帶紫色,塊根圓柱形,葉子對生,卵形或橢圓形,花乳白色,雌雄異株。塊根含淀粉和蛋白質(zhì),可以吃。
原料茯苓10克,山藥15克,面粉150克,鮮豬瘦肉50克,生姜2克,胡椒粉1克,麻油2克,紹酒2克,食鹽4克,醬油2克,大蔥5克,骨頭湯30毫升。
制作先把茯苓、山藥洗凈,文火焙干,碾成細(xì)末,與面粉混勻。然后把茯苓山藥面粉倒在案板上,加入發(fā)面、水適量,揉成發(fā)面面團(tuán)發(fā)酵。再把豬肉剁成泥,倒入盆內(nèi),加醬油拌勻,將姜末、食鹽、麻油、紹酒、蔥花、胡椒、骨頭湯等放入盆中,拌勻成餡。待面團(tuán)發(fā)成后,加堿水適量,揉勻,搓成3~4厘米粗長條,按量揪成20塊面團(tuán),將劑子擠壓成圓面皮,包成生坯。最后把包好的生坯擺入蒸籠內(nèi),沸水上籠,用武火蒸15~20分鐘即成。
用法:早餐時食用。
功效健脾和中、利水滲濕、寧心益腎。適用于心脾腎虛弱型慢性胃炎、神經(jīng)官能癥等,癥見胃脘隱痛、食少、便溏、小便不利、心悸、失眠等。
豬肚燒姜附
原料豬肚250克,熟附片10克,生姜30克,大蒜10克,豆瓣15克,白糖6克,鹽6克,味精6克,菜油15克,豆粉6克。
制作先把豬肚洗凈,入沸水中煮10~15分鐘,切成小方條。然后把附片洗凈,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置武火上熬沸,繼用文火熬2~3小時,離火待用。再把姜、蔥、蒜洗凈,切成薄片。最后把鐵鍋置旺火上,放入菜油,煉熟,即放姜、蔥、蒜片、豆瓣、白糖,炒至金黃色時,倒入附片湯及附片,繼投肚條、食鹽,燒至肚條軟爛,投入味精、水豆粉,起鍋裝盤。
用法:作配餐菜肴。
功效溫中散寒、和胃止痛。適用于胃脘冷痛、喜溫喜按、口泛清水、畏寒、四肢冰冷等癥。
甲魚益胃湯
原料甲魚1只(300克以上),知母20克,沙參30克,山藥50克。
制作先把甲魚放入沸水中燙死,揭去鱉甲,掏去內(nèi)臟,洗凈,切成小方塊。再把知母、沙參、山藥洗凈,與肉同入鍋中,加水適量,武火燒沸,改用文火燉至肉熟透軟爛即可。
用法:單食或作配餐菜肴。
功效養(yǎng)陰益胃、滋補(bǔ)肝腎。適用于慢性胃炎之胃脘隱隱作痛、食欲不振或饑不欲食、咽干口燥、大便干燥,以及潮熱、眩暈、耳鳴、腰膝酸軟等。
(責(zé)任編輯:zx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