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診過不少四十歲左右的中風患者,主要癥狀是言語不清、頭暈、身體無力,進一步追究才找到病根,是心房顫動在作祟。”姚焰教授說,“很多病人完全不知道自己有房顫,是在中風后,才被診斷為房顫。”
據調查,每6個卒中患者就有1個是房顫患者。姚焰教授指出:“房顫患者發(fā)生中風的風險比平常人會提高5倍。由于房顫癥狀隱匿,不明顯,不少患者未能及時發(fā)現(xiàn)或及早診治,長期忽視就容易引發(fā)腦卒中。”
房顫引起的中風更可怕,由于栓塞面積更大,合并疾病更多,且病發(fā)突然,使它呈現(xiàn)高致殘率、高病死率和高復發(fā)率的‘三高’特征。
姚焰教授解釋說:“正常情況下,心臟收縮和舒張是協(xié)調一致的。但心房顫動時,心房收縮功能大幅下降,心房中的血液因此瘀滯,久而久之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脫落,就可能隨著血液進入腦部血管,堵塞在血管狹窄處,阻斷供血,造成中風。所以說房顫是因,中風是果,血栓形成是罪魁禍首。”
姚焰教授認為,房顫患者其卒中及全身性栓塞事件發(fā)生風險大大增加,因此卒中預防是房顫治療的首要目標。與腦動脈粥樣硬化所致卒中不同,預防和減少房顫所致卒中的有效手段是抗凝治療。
同時,在規(guī)范抗凝治療的基礎上,改變生活方式對于房顫患者遠離中風也會有幫助。如戒煙、戒酒,避免飲用有咖啡因的飲料,經常監(jiān)測自己的血壓和膽固醇水平,遵從低鹽和低脂的飲食習慣等,合理膳食,加強體育鍛煉,杜絕不良生活方式。
編輯:程淑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