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癌癥晚期治療無望,兒子決定放棄住院治療,謀劃旅游療養(yǎng)的方式,讓父親快樂、安靜地走完最后的日子,卻被親人指責為不孝。
昨日,重慶晚報報道了市民梁娜和男朋友江童承受的巨大壓力,在讀者當中引起強烈反響,市民紛紛打進重慶晚報24小時新聞熱線966988吐露心聲。
部分患者親人很后悔
“我媽媽肝癌晚期,在醫(yī)院住了一年半,放療10多療程,最后半年時間下不了床,每天靠胃管進食,最后皮包骨頭,我甚至不敢多看一眼。”昨日,江北區(qū)劉女士打進重慶晚報熱線電話稱,上個月,67歲的母親去世,自從查出肝癌晚期住進醫(yī)院那一刻開始,全家人就承受了比患病更大的折磨。
“只要家屬愿意拿錢,或許醫(yī)院不會管這些。”劉女士稱,母親被確診晚期肝癌,醫(yī)生讓家屬自行決定通過化療手段延長生命。在最后半年時間里,看見老母親成天躺在床上,痛苦絕望的樣子,四姊妹都后悔不應該將母親送進醫(yī)院,哪怕少活幾個月,至少沒有這些痛苦。
萬州市民高大爺稱,他也有這樣痛苦的經歷。老伴被查出直腸癌晚期后并不愿接受化療,但他執(zhí)意要老伴到醫(yī)院化療。結果,老伴接受化療后抵抗力極度低下,身體極度虛弱,發(fā)燒、嘔吐等各種不良反應出現,他也后悔了。“哪怕她能開心活幾天,我也心滿意足了。”高大爺稱,老伴今年3月在醫(yī)院病床上去世后,他至今愧疚當初將老伴送進醫(yī)院。
患者本人意愿要尊重
“誰遇上這樣的事,或許都很糾結,但確實該理智的思考。”不少市民認為,在尊重患者本人意愿的前提下,重慶晚報報道中的梁娜和江童打算不將父親送醫(yī)院治療的想法很理性,親屬不應該指責他們不孝。
還有市民認為,對于一些醫(yī)院來說,癌癥病人成為香餑餑,因為沒有救治風險,只要家屬愿意拿出高昂費用。
不能用是否孝順衡量
全國知名肝病專家、重醫(yī)附二院感染科主任張大志稱,在臨床上,在眾多失去治療機會、不可逆轉的晚期肝癌患者中,堅持治療和放棄治療的,幾乎各占一半。
不少執(zhí)意堅持治療的家屬甚至認為,只要把錢用在病人身上,不管治療是否有效,都是盡到了救治責任和表達了情感。
張主任認為,病人存活關鍵在于生活質量的好壞,家屬應該多思量,不能一味用是否孝順、盡責來衡量。
患者開心生活是關鍵
昨日,重慶晚報記者走訪了新橋醫(yī)院、市腫瘤醫(yī)院、重醫(yī)附二院等市內多家醫(yī)院發(fā)現,隨著市民觀念的轉變,面對惡性腫瘤疾病,除了部分患者因家庭經濟困難外,不少絕癥患者和家屬主動選擇放棄。
不少家屬認為,盡量減少患者痛苦,盡量讓患者開心多活一天,也是一種正確理性的選擇。
不能用是否孝順衡量
全國知名肝病專家、重醫(yī)附二院感染科主任張大志稱,在臨床上,在眾多失去治療機會、不可逆轉的晚期肝癌患者中,堅持治療和放棄治療的,幾乎各占一半。
不少執(zhí)意堅持治療的家屬甚至認為,只要把錢用在病人身上,不管治療是否有效,都是盡到了救治責任和表達了情感。
張主任認為,病人存活關鍵在于生活質量的好壞,家屬應該多思量,不能一味用是否孝順、盡責來衡量。
患者開心生活是關鍵
昨日,重慶晚報記者走訪了新橋醫(yī)院、市腫瘤醫(yī)院、重醫(yī)附二院等市內多家醫(yī)院發(fā)現,隨著市民觀念的轉變,面對惡性腫瘤疾病,除了部分患者因家庭經濟困難外,不少絕癥患者和家屬主動選擇放棄。
不少家屬認為,盡量減少患者痛苦,盡量讓患者開心多活一天,也是一種正確理性的選擇。
(責任編輯:zxw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