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上的自我認知與人慣常的感知有關,思考、感覺、行為的模式,與他人觀察后所得出的模式是一致的。雖然有人的模式可能不連續(xù),但大部分人相對來說是日復一日在重復著慣常的模式。我們的性格決定了我們在日常環(huán)境下的行為(如工作),以及在特殊情況下的反應(如令人激動的約會)。
人的性格與其周遭的世界密切相關。不僅僅是她自己對自身的認識存在偏差,他人的感知偏差也同樣存在。比如說,鮑勃一個人的時候,對著鏡子做鬼臉,他會認為自己很搞笑。然而,在大部分人眼中,鮑勃性格比較陰郁,他的性格不算有趣那一類。如果在他人眼中的自己與自認為的形象能夠一致,對鮑勃來說當然是件幸事。但就像莉莉·湯姆林說的,事實是感覺的集合。我們的世界既包括他人的感知,也包括我們自己的。如果鮑勃知道他人覺得他并不風趣,那么他就具備了自我認知的能力。但相反地,在收到他人平淡的反饋后,仍覺得自己是個喜劇明星,那就說明鮑勃的自我認知存在盲點。
一些典型的自我認知存在盲點的案例都是由于性格上的缺陷。例如,高度自戀的人格是由于他們高估了自己的成就,受歡迎程度以及吸引力。表面上,唐納德·特朗普覺得自己一夜暴富,相當炙手可熱。但實際上,自戀的人通常自卑,只不過他們很少意識到這一點罷了。不管是明面上或是暗地里,自戀的人都會扭曲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身份,自我認知能力缺失。
研究表明,自戀者很難維續(xù)一段長期的人際關系。這很可能是由于自我認知的不準確性,他們更傾向于與不熟悉的人打交道,而熟悉他們的人則會打破他們錯誤的自我認知。“自戀人格的人難以維續(xù)一段人際關系或許是因為他們無法將積極的自我感知與消極的自我感知連結起來”。如果自戀者能夠認清自己,并喜歡真實的自己,那說明他們能夠容忍自己的缺點,也證明他們并不完美。
由上述案例可知,性格上的缺陷反映在自我認知的盲點,且我們在不同層度不同領域都存在著自我認知的盲點。調查顯示,我們無法預測出使我們開心的因素。我們對自己的行為習慣少有關注,通常是無意識而為之,是什么使得我們做出決定,是什么驅使我們,我們又將如何行動與感知,對這些,我們都顯得有些茫然。普通人大多傾向于相信自己在許多方面要優(yōu)于他人,當然不至于達到自戀的程度。但怎么可能每個人都優(yōu)于他人?由此看來,大部分人都很難準確地認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