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出自《本草綱目》。
【拼音名】ShēněrHuā
【英文名】FlowerofSiberianCocklebur
【來(lái)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蒼耳工蒙古蒼耳的花。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XanthiumsibiricumPatrinexWidder.XanthiummongolicumKitag.
采收和儲(chǔ)藏:夏季采收,鮮用或陰干。
【原形態(tài)】
1.蒼耳一年生草本,高20-90cm。根紡錘狀,分枝或不分枝。莖直立不分枝或少有分枝,下部圓柱形,上部有縱溝,被灰白以糙伏毛。葉互生;有長(zhǎng)柄,長(zhǎng)3-11cm;葉片三角狀卵形或心表,長(zhǎng)4-9cm,寬5-10cm,的全緣,或有3-5不明顯淺裂,先尖或鈍,基出三脈,上面綠色,下面蒼白色,被粗糙或短白伏毛。頭狀花序近于無(wú)柄,聚生,單性同株;雄花序球形,,總苞片,總苞片小,1列,密生柔生,花托柱狀,托片倒披針表,小花管狀,先端5齒裂,雄蕊5,花藥長(zhǎng)圓狀線形;雌花序卵形,總苞片2-3列,外列苞片小,內(nèi)列苞片大,結(jié)成囊狀卵形,2室的硬體,外面有倒刺毛,頂有2圓錐狀的尖端,小花2朵,無(wú)花冠,子房在總苞內(nèi),每室有1花,花柱線形,突出在總苞外。成熟具瘦果的總苞變墅堅(jiān)硬,卵形或橢圓形,邊同喙部長(zhǎng)12-15mm,寬4-7mm,綠色,淡黃色或紅褐色,喙長(zhǎng)1.5-2.5mm;瘦果2,倒卵形,瘦果內(nèi)含1顆種子。花花期7-8月,果期9-10月。
2.蒙古蒼耳本種與蒼耳的區(qū)別是:成離的具瘦果的總苞橢圓形,連喙長(zhǎng)18-20mm,寬8-10mm,外面具較疏的總苞刺,總苞刺堅(jiān)硬,刺長(zhǎng)2-5.5mm(通常5mm),基部增粗。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1.生于平原、丘陵、低山、荒野、路邊、溝旁、田邊、草地、村旁等處。
2.生于干旱山坡或砂質(zhì)荒地。
資源分布:1.分布于全國(guó)各地。
2.分布于黑龍江、遼寧、內(nèi)蒙古及河北。
【功能主治】祛風(fēng);除濕;止癢。主白癩頑癢;白痢
【用法用量】?jī)?nèi)服:煎湯,6-15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1.《本草綱目》:主白癩頑癢。
2.《南寧市藥物志》:治白痢。
【摘錄】《中華本草》
(責(zé)任編輯:zxwq)